青光眼是一种以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科疾病,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致盲性眼病,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青光眼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各年龄段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病,但早期很多患者意识不到。而发现过晚则会出现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甚至失明,青光眼致盲率为10%。因此防治青光眼的关键在于了解青光眼的常识,早发现、早治疗。
青光眼是怎么造成的?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眼压在10mmHg~21mmHg之间。通俗地说,就是眼球内压力太大,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青光眼分哪些类型?
根据眼压升高时房角的状态,通常情况下青光眼可以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类型。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情绪波动、黑暗环境、点散瞳的眼药水等因素诱发,患者本身同时存在短眼轴、浅前房、窄房角的局部解剖异常,诱因引起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导致房水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引起房水胀满,眼压急速升高。
患者伴有突然剧烈的眼痛、视物模糊、患侧鼻根酸胀、眼眶胀痛、头痛等。这种情况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一般男女比例为1:4。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样也是因房角关闭导致,它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区别在于它是慢慢关闭的,因此眼压也是慢慢升高,终形成中度高眼压。
这类患者往往没有疼痛,但会有视力的缓慢下降、雾视、偶尔会出现看灯光如看彩虹一样的虹视症状;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酸胀,休息之后有所缓解,还可出现远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以及眼红、胀痛等症状。
3.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多数年龄在60岁以上,有10%~20%存在遗传因素。这类患者前房角始终是开放的。
开角型青光眼一般没有大发作的表现,偶有眼睛酸胀,,很多患者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时往往已到了晚期,视功能已严重受损缺失,形成管状视野,此时已不可逆。
哪些不良习惯会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主要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1.手机看得多
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与曾接诊过一位40岁女性,就诊前一周开始出现头痛、眼睛胀痛,自以为是视疲劳,未在意。之后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才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细问原因,这位女士平时是个手机控,每天要和朋友在微信上“交流”到午夜,起病前的一个周末还连续追了10集韩剧,终导致青光眼发作。
长时间用眼或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看电子屏幕,会导致瞳孔扩张过大,随时可能引发急性青光眼。
2.长期用激素类眼药
王女士因为工作关系需要化妆,时间一长,眼睛总是出现红、痒等过敏症状。为缓解不适,王女士到药店买眼药水用,滴了一段时间后,她的双眼出现了眼压增高、视野受损的现象,到医院检查,已经患上青光眼。
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水,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这种类型的青光眼不易及时发现,往往到晚期才被确诊为青光眼。所以,使用眼药一定要遵从医嘱,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出现问题。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日常生活中出现眼胀痛,触摸感觉像石头一样硬,看灯光有彩虹,看实物像隔了一层磨砂玻璃,或者视野缩小,这时候应该马上就医。
有些人因为有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会去神经科或消化科就诊,实际上这种情况好先查眼压,排除青光眼,否则单纯进行止吐等治疗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如何预防青光眼?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饮食、起居要规律,注重劳逸结合,每日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
适量体育锻炼,衣领不宜过紧,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
饮食清淡,戒烟,限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暴饮暴食,大吃大喝会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性用眼,不要长时间读书看报和在暗室及弱光条件下工作或逗留太久。
慎重用药,注意避免季节变换时的冷热刺激。
如眼胀痛,触摸感觉像额头一样硬,看灯光有虹圈,视矇,应及早就医。
有青光眼家族及高危因素者应定期做眼科检查,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应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视功能突然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