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3月12日是第15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重视青光眼随访,防止视功能损伤”。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因素,仅此次于白内障。
青光眼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得青光眼的年轻人数量逐年增加。正因为如此,了解青光眼,防治青光眼刻不容缓。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群不同原因与机转的疾病组合,它们的共通性是具有特征性的视神经病变同时伴随有视野缺损或丧失,其中眼压(IOP)的升高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正常眼压的范围大致为10-21mmHg。过低的眼压会导致眼球萎缩,过高的眼压会导致视神经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渐进式死亡丧失,视神经盘凹陷逐渐加深扩大,视神经功能逐渐丧失,病情加重,终导致视野缺损及视力的丧失。
青光眼的三种类型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内房角(排水口)突然狭窄或关闭,眼压急剧升高,爆发剧烈眼胀、畏光、流泪、头痛、眼球坚硬等;
2.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睛干涩、酸胀、不适、视力下降、头痛等;
3.继发性青光眼:
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眼外伤、糖尿病、新生血管等。
青光眼多集中于中老年人,70%青光眼患者为50岁以上,特别是脾气暴躁的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另外还多见于长期高眼压、高度近视、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青光眼还有一定的遗传性,有青光眼病史的人群也应提高警惕。
视功能恶化是一个缓慢并逐渐积累的长期过程,视神经是不可再生、不能修复的。青光眼的治疗只是减缓疾病对视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并不能使已经损伤的视神经复原。青光眼是不可逆性疾病,所以前期的"防”至关重要。
除了通过“眼球发硬,看灯光有虹圈”的特征自检外,进行定期的青光眼检查,加上医生的诊治,才能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