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香洲区的于叔叔习惯每晚饭后到公园里散步,前几日突然感觉头疼脑胀,以为是吹风着凉了。休息了一晚,于叔叔的头疼并没有改善,反而眼睛出现胀痛、视力下降,便前往医院就诊。
医院青光眼科医师为于叔叔安排了检查,发现视力仅余0.1,用手触摸,眼睛硬如石头,左眼眼压高达53毫米汞柱,已是正常值两倍多。
经过检查发现其房角闭合,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医生当即为余叔叔安排用药降眼压,缓解头疼症状。
这类患者并不少见,特别近期低温,室内和室外温差大,一些老人外出,冷热交替刺激下,很容易青光眼发作。青光眼的典型症状就是头疼眼胀、视力下降、眼压升高导致眼球坚硬。
青光眼——凶狠的“视力杀手”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内压力(眼压)异常升高,超过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从而引起视功能受损,导致视神经萎缩与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
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
临床表现方面,一类患者的表现比较隐匿,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眼胀痛、视物模糊、虹视(看光源周围会出现色彩鲜明的光环),也有患者平时没感到任何症状,某一天无意中遮住一只眼,才发现另一只居然看不清楚、视野变小,此时就医病情已晚。
另一类患者表现非常明显,眼红、眼痛,或伴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或急剧下降,亦可逐渐下降,乃至失明。晚期多伴有视野缩窄,看东西像从猫眼里看,形成管状视野。
因突发症状剧烈,患者往往会迅速就医,但常有患者因头痛、呕吐等去急诊科或其他专科治疗,发现一侧视力下降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青光眼已造成的视力损失不可逆,治疗只能尽可能控制眼压、防止房角阻塞或加速房水引流,避免视神经进一步萎缩,保留余下视力。
预防青光眼发作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黑暗环境下长时间用眼。
2.适度运动:青光眼高危人群避免腹部用力运动,如瑜伽、举铁、潜水等。
3.健康饮食:多食用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避免单次大量饮水。
4.情绪稳定。
5.避免寒冷环境及穿着过度紧身衣物。
青光眼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视力正常,不会得青光眼
正确:青光眼对眼睛的危害主要作用于视神经。这种危害往往从视野周边开始,不断吞噬双眼的视野。但是有些患者视野仅剩下水管大小的范围时,可能仍有1.0以上的视力。
误区二:眼睛不疼,就没有青光眼
正确: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虹视、眼前发黑以及眼胀、眼痛等症状,持续时间短,经过充分休息后就会消失,因此很难意识自己得了青光眼。
误区三:青光眼治疗后,眼压降到正常范围就行,不用一直复查
正确:青光眼管理更符合慢病管理,随着疾病发展,病情可能发生改变,定期复查、及时干预对保护视力非常重要。
误区四:家人眼睛都很好,我不可能得青光眼
正确:青光眼高发人群不单发生在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高眼压症、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因其他疾病,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高度近视和远视患者,有不良用眼习惯的人群等,都可能罹患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