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假性近视”是指由于用眼过度睫状肌痉挛,过度调节导致的远视力下降,确切地讲是一种“调节性近视”。为方便理解,我们接下来的讲解中会沿用“假性近视”这一名词。
如何判断?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反映看物体模糊,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近视,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带孩子去眼镜店配一副眼镜。事实上,有一部分孩子是“假性近视”,而患“假性近视”的孩子是不需要配戴眼镜的,若“假性近视”患儿长期配戴眼镜反而容易造成真正的近视。
怎么知道自己的近视是不是“假性”的呢?
1. 刚发生的近视
2. 近视度数在短期内突然增加很多
如果是以上两种情况,有可能会是“假性近视”的情况,利用“散瞳”或者“雾视法验光”就可以鉴别筛查,不需要做所谓的“视觉训练”的。
如何区分呢
有效的方法是去医院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即散瞳验光。
通过比较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如阿托品凝胶)前后的屈光度数,可以判断孩子是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用药前屈光度数符合近视的判定标准,用药后近视消失,成为正视或远视,则为“假性近视”;如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数不变或度数降低小于0.50D(50度),则为近视。
还有一种情况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用药后近视屈光度有所降低(降低 50 度或更多),但仍有近视症状,则为混合性近视,即“假性近视”和近视共同存在。
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该明确,如果孩子的眼睛完全是“假性近视”,是不需要配戴眼镜的,否则容易造成真正的近视。混合性近视患儿在配镜时,应该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否则配的眼镜度数可能会高于孩子准确的近视度数,反而会加重睫状肌的调节负担,长期如此,造成近视度数增加。
“假性近视”提示孩子处于近视的“边缘”,更应注意预防近视的发生。“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的预防和治疗主要是放松调节,缓解眼疲劳,达到“治假防真”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
-改变用眼行为-
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每次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应眺望或闭眼休息5~10分钟。阅读和写字时眼睛和书本应距离一尺(33厘米)、胸前与桌子的距离应约一拳(6~7厘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应距离一寸(3.3厘米)。
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不要躺着或在走路时看书,不要歪头看书。不要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阅读,注意自然光线强度和保证室内充足的照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提倡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在开阔的室外活动有利于孩子视疲劳的减轻。
早期视力筛查,建立屈光档案
早期视力筛查可以有效防止近视,保证及早发现,及早控制。
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少吃甜食,适当吃一些各种蔬菜、动物的肝脏,但也没必要为了“明目”刻意多吃肝脏,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