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约15-40%的人。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可能发生过敏性结膜炎。2018年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角膜病学组组织编撰的《我国过敏性结膜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对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与治疗做了详细的叙述。但是由于语言差异和国情,我国的过敏性结膜炎定义和欧美,乃至邻居日本都稍有不同。我国的专家共识定义过敏性结膜炎包含五种: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但是在国外的对过敏性结膜炎的定义中,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conjunctivitis)只包括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而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加上过敏性结膜炎合成为过敏性结膜疾病(Allergicconjunctival disease)。本文中提到的过敏性结膜炎特指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两种
近年来过敏发病人数显著增加,可能与气候的变迁造成、大气污染物的改变有关。尤其大家所熟知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升高也会造成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当然眼表的异常也会造成过敏性结膜炎的易发,比如干眼病。同属于眼表疾病,干眼病和过敏性结膜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有文献认为,在过敏性结膜炎儿童中,干眼病的患病率可达97.5%。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的原因尚未彻底清晰,但是一方面过敏性结膜炎造成局部的炎症,造成泪膜的改变,从而造成干眼病,另一方面和过敏相关的因素,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可吸入性颗粒物的量(无论PM10还是PM2.5),与湿度呈负相关,同时与风速呈正相关。而湿度低和风速高也恰恰是干眼病高发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有着相似的发病环境。而往往认为干眼病的患者由于泪膜的异常以及眼表的炎症,对于致敏物质也会更为的敏感,更容易出现过敏性结膜炎,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恶性循环。
国内外的过敏性结膜炎的专家共识中不约而同的把人工泪液的使用作为过敏性结膜炎的基础治疗方法。例如2019年初美国新的结膜炎临床指南(Prefferred Practice Pattern,PPP)中,认为几乎任何情况的过敏性结膜炎都要先做到:
1、避免过敏原接触;
2、冷敷;
3、冷藏的人工泪液点眼;
4、避免揉眼。
我国的过敏性结膜炎专家共识中也提到,人工泪液一方面可以稀释过敏原,同时湿润了眼表,可以缓解症状。还有一些文献认为,人工泪液可以稀释和冲刷走过敏原,当不能完全缓解时,应使用粘滞度更高的剂型,例如凝胶、甚至眼膏。另一方面,既然过敏性结膜炎和干眼病同时发生的几率如此之高,两者之间又存在互相促进的可能,那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积极治疗干眼,提高泪膜稳定性,也有可能会减少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